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叛逆期怎么解决

华裔家长林先生表示:自己孩子所属的学校对于是否重新回归课堂,特地召集家长们进行线上开会,他个人认为:自己的孩子已经4岁了,经过这一年的教育也能随时保持勤洗手和戴口罩的习惯,有足够的能力保护自己,但他希望学校在防疫措施上能做到更好。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而更是作为父母的责任,俗话说的好“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要当好这第一任“老师”需要各位父母付出更多的艰辛。人生的经历告诉我们,孩子的良好成长,只有将家庭、学校、社会融为一体,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让孩子得到全面发展。

孩子厌学怎么办?教育者往往也是厌学的一个直接原因,教育方式的不当或不尊重受教育者,往往也会造成厌学,”,志和教育专.家建议:,一个学生如果在学习中老是受到批评、指责,而很少受到表扬、夸奖的话,那么他自己会对学习产生厌烦和畏惧情绪。

1.5、逐步开始给孩子讲述小学的情况,例如课堂是什么情况,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对小朋友和老师有礼貌等。有条件的带孩子到小学校园看看,提高孩子对上学的兴趣,好的小学校园会让孩子很向往。

2.在厌学行为发现的早期,父母要及时协助,但不能违背孩子的性格,若父母太过焦虑,用比较强硬的方式要孩子回学校,可能会适得其反。孩子遇到困难,想要逃避,想要休息也是合理的,成人也如此又何况孩子。但孩子正值性格养成的阶段,如果厌学的原因不及时找到,不及时得到协助,则可能养成焦虑或逃避的性格,从而影响孩子的发展。

3.家长不能用学习成绩这把尺子去衡量孩子,这种做会不可避免地在对孩子的认识和评价上产生偏差。*需要我们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关爱学习差的孩子要从心理去关爱。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我们要采取不同的帮扶措施,或加强学习目的教育,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或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公平”的眼光尊重他们,以“期待”的眼光激励他们,以“宽容”的眼光启发他们,这样才能让他们消除厌学的情绪回到集体中来。

4.面对分离焦虑,陈赛建议,家长们在开学前可以提前告知孩子们,让他们做好心理准备,也可以和孩子们“回忆”上学时和小伙伴、老师们一同玩耍的快乐时光。开学后按时接、送孩子上学、放学都有利于帮助孩子摆脱分离焦虑。

5.拒学症在精神医学中并不是一个正式诊断,但拒学这行为表现,背后原因可能是心理问题、也可能是环境因素(包含学校和家庭)、或是孩子的成长课题(例如:孩子的想和主流社会价值观不一样)等原因。当孩子不上学,不但影响个人的学习发展和社会适应,也会对整个家庭产生巨大的冲击。

很多家长与学校的联系和沟通少之又少,对孩子在校的情况也很少过问,认为孩子进了学校一切行为都要由学校负责,孩子出了问题就到学校找老师“兴师问罪”。

心理学家胡慎之曾说过:“缺位的父亲,焦虑的母亲,会养成一个失控的孩子。”而这种模式,却在当代家庭生活中很常见。

孩子每周日睡觉前都会有一些小焦虑,以往我总会对她说:“上学有什么好焦虑的?每个人上班或上学前都有点小紧张,所以不用焦虑!”——我这样的交谈方式属于典型的说教,而心理学专家告诉我们,说教是毫无效果的对话,而批评只会产生距离和怨恨。说出孩子的感觉有助于他们理解自己是怎么想的,这样才能让他们自己想到解决问题的方。

看到这里,一定有很多家长会问,什么样的情况为轻度厌学呢?为了更好地帮助家长朋友们准确的掌握这个时机,下面我简单地介绍一下轻度厌学的具体表现为:以前很喜欢上学、上学很自觉的孩子,现在上学前总是拖拖拉拉,放学后喜欢说:上学没意思,真不想去上学;回家后总是说:真累,真烦,烦死了;嘴里一边这样说,但是每天都还能够坚持按时上学,这个时候千万不能大意,不要简单地认为孩子只是随便地说一说,孩子不会不上学的;更有一些家长会侥幸地认为,我家的条件这么好,我们很会教育孩子,厌学的情况不会发生在我的家庭,我的孩子不会厌学的。殊不知,在我们上海神光心理咨询中心亲少年基地接受厌学心理调节的孩子的家长,以前也是这样想的。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