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
当前位置:新闻 > 务新闻 > 正文

萍乡上栗青少年叛逆的学校有办法吗

这时候,家长更应该让孩子坚持入园:一方面让孩子多接触幼儿园的环境,加深孩子和老师及其他小朋友的感情;另一方面家长和老师互相沟通,加强双向管理,较全面的对孩子加以帮助和管理,这样一来可以使孩子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也可以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更为之后的小学生活打下基础。美玉是一个新手妈妈,头一次遇见孩子不愿去上学时,可愁坏了!那时候她家的儿子刚升入小学一年级,开学都已经三周了,孩子每天都哭着闹着不愿意去学校。美玉说,每天的生活就像是打仗一样,明明之前还好好的,一听到上学就开始闹,闹得一家子鸡飞狗跳的。

大家可以猜猜,这个妈妈的小孩儿有多大呢?可能有的家长猜这个孩子是上学的年龄,也许是小学一年级、二年级。但实际上这个孩子刚4岁,刚上幼儿园。只有4岁的孩子,家长就因为他放学回来不爱写字,就说他脾气不好,然后就对他又打又骂,实际上家长并不了解,4岁孩子的握笔敏感期并没有到来。所以说如果强迫让他写字的话,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非常难受不舒服的,对孩子的成长也非常不好。如果这样一味地要求下去,孩子就极有可能对写字这件事非常抵触和反感,进而等到上学的年龄就有可能发生厌学的现象。所以家长了解敏感期,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1.我想这是让很多家长猝不及防,又难以接受的现实。当孩子厌学,成绩直线下滑时,不想去学校时,不少家长又非常着急,想着监督孩子好好学习,让孩子好好补习;有的简单地想着带出去旅游几天散散心,回来继续鸡娃。但有些孩子发展到完全不读书了,家长更加辗转难眠,焦躁不安,感觉火烧眉毛了,于是想尽各种方想要孩子快点返回学校。

2.青少年厌学是孩子成长发育过程中正常的教育问题和现象,经过南通戒网瘾学校研究表明:一般多发生在初中和高中的过渡阶段,家长不必过度紧张,可以有针对性的给予解决。

3.在李静的教育理念里,一切教育的初心都应该以培养孩子对知识的好奇心和热爱为主,知识的传授是其次的。面对无数家长对于升学考试的困惑和焦虑,她希望让家长们首先认识到:“知识的部分,当一个人长大了,他用几个月时间就都补回来了,但如果在小学、中学时就厌学了,这才是怎么都救不回来!”

4.接纳孩子不想上学的情绪,问他不想上学的原因。孩子不想上学,家长不要做出太多情绪上的反映,可以先问孩子“为什么?”或者问他“在学习上遇到什么难处?”方便对孩子问题的进一步解决。

5.所以言传身教大概就是指这个,如果家长在辅导孩子读题的过程中随随便便任意而为,随性所至,那么对于孩子的影响会让你后悔都来不及。孩子对于题目的理解和成人的理解有差距,家长在读完题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向孩子进行表述,也可以让孩子把自己的理解表述给家长听,一方面能够加深孩子的理解能力,训练,同时也能跟踪孩子在做题过程中,如果出错的具体原因。

这几天,媒体还报道了一个父亲因为自己十四岁的孩子厌学,带其去旅游,希望能在旅途中找到学习的意义。其实孩子的厌学不是一日之功,那是从小到大累积出来的习惯。家长的失职是重要的原因之一。面对孩子出现的这种情况,家长一定不要着急,找到原因,与孩子一起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还有的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对孩子评价方式单一,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让孩子承受很大压力,让孩子觉着自己是在为家长学习,如果几次成绩达不到理想的结果,就会受到训斥,产生挫败感,最终产生厌学。

抑郁症是青春期比较突出的情绪问题,在整个儿童期到成人以前,是抑郁症的第一个高峰,有的孩子有消极、轻生的念头。孩子们对个人的未来,对前途悲观、绝望,有自卑心理。家长、老师如果不注意孩子的性情变化,导致本就少沟通的孩子,心理矛盾到极点,抑郁而轻生,更别说厌学。

如果孩子产生了厌学情绪,不肯上学,家长不能一味地逼迫孩子上学,而是要找到孩子拒绝上学的原因,并积极促进家校合作,与老师一起对孩子进行教育引导,这样做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孩子不肯上学的念头。

(责任编辑:王毅 CN096)